• 2024年04月28日 星期日
  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四句 描写寒食节的诗句古诗

更新时间:2024-04-28 03:17:44

 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四句 描写寒食节的诗句古诗

    《途中寒食》 宋之问

    马上逢寒食,途中属暮春。可怜江浦望,不见洛桥人。

    北极怀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。

    《寒食》 孟云卿

    二月江南花满枝,他乡寒食远堪悲。

    贫居往往无烟火,不独明朝为子推。

    【解释】由于江南气候温暖,二月已花满枝头。诗的首句描写物候,兼点时令。一个“满”字,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。这样触景起情,颇觉自然。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,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“堪悲”。作者乃关西人,远游江南,独在他乡,身为异客;寒食佳节,倍思亲人,不由悲从中来。加之,这里的“寒食”二字,除了指节令之外,还暗含少食、无食之意,一语双关,因此“他乡寒食”也就更其可悲了。“贫居往往无烟火,不独明朝为子推”,在诗人看来,介子推其实是寒食节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。对于天下寒士来说,“寒食节”几乎每天都在过,因为生活逼仄,每每断炊,哪里来的烟火?

    《寒食寄京师诸弟》 韦应物

    雨中禁火空斋冷,江上流莺独坐听。

    把酒看花想诸弟,杜陵寒食草青青。

    【解释】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,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;末句从远方落想,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。这一起一收,首尾呼应,紧扣诗题。中间两句,一句暗示独坐异乡,一句明写想念诸弟,上下绾合,承接自然。两句中,一个“独”字、一个“想”字,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。第二句的“独”字,既是上句“空”字的延伸,又是下句“想”字的伏笔;而第三句的“想”字,既由上句“独”字生发,又统辖下句,直贯到篇末,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,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。从整首诗看,它是句句相承,暗中钩连,一气流转,浑然成章的。

    《小寒食舟中作》 杜甫

    佳辰强饮食犹寒,引几萧条戴鹖冠。 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

    娟娟戏蝶过闲幔,片片轻鸥下急湍。 雪白山青万余里,愁看直北是长安。

    【解释】小寒食是指寒食的'次日,清明的前一天。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,所以首句说“佳辰强饮食犹寒”,逢到节日佳辰,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。。“鹖冠”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,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。穷愁潦倒,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,思念朝廷,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。春来水涨,江流浩漫,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;诗人身体衰迈,老眼昏蒙,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。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。第一句“娟娟戏蝶”是舟中近景,故曰“过闲幔”。第二句“片片轻鸥”是舟外远景,故曰“下急湍”。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。云而曰“白”,山而说“青”,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,“万余里”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,为结句作一铺垫。“愁看”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,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“直北是长安”上。

    《寒食野望吟》 白居易

    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 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垒垒春草绿。

    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死生别离处。 冥冥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

    【解释】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。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。从这首诗中,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,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。的确,每当此时,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。

    《寒食夜》 白居易

    无月无灯寒食夜,夜深独立暗花前。

    忽因时节惊年几,四十如今欠一年。

    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

    为纪念介之推,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,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,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。

    于是晋地之民便在每年的寒食时节断火冷食。最初寒食节的断火时间为一个月,但由于天天吃生食,致使许多人因身体不适而生病。到东汉时期,并州刺史周举注意到此种状况后,为解决这个问题,便亲自到介之推庙进香,请求介之推将断火的时间改为三天。此后随着寒食节风俗向全国的传播,断火之俗也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。断火时间也逐渐由三天改为了一天。


标签: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