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4年04月27日 星期六
  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天中节是什么节日 天中节是端午节吗

更新时间:2024-04-27 15:08:02

  天中节是什么节日 天中节是端午节吗

    天中节是端午节的别称,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,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。太阳在天空的位置,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,故得此名。

    关于端午节的起源

    可谓众说纷纭;一说是源于吴越民族图腾祭;一说是纪念屈原;山西一带流行纪念介子推说;吴楚两地流行纪念伍子胥说;浙江会稽流行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。对于第一种说法,闻一多先生做过大量考证,他在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》一文中有此论述。

    这种说法颇为学术界认可,而第二种说法则属于民间遗留下来的传说并无考古证据支持。不过由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深受大众景仰,因而纪念屈原成为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。虽然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,但大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爱国、忠孝的理念。

    端午节的习俗品

    (一)赛龙舟。赛龙舟场面极为雄伟壮观,参加竞渡的龙舟有各种不同的颜色,船头扎一个大龙头,船前竖彩旗,旗后一人擂鼓助阵,船尾一人撑大桨担任竞渡指挥,两边各10人划桨。一旦竞渡令下达,鼓声大作,划桨者奋力争先,夺取标牌。夺标的内容也丰富多彩,常见的是“抢鸭子”。

    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之一。相传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,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,这便是龙舟竞渡之起源,后每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纪念之。

    (二)吃粽子。粽子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、内裹黏米而得名,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。最早的粽子是“筒粽”,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,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,长沙有个叫区曲(或谓欧回)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,他对区曲说:“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,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,再用五彩丝缠好,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。”自此以后,便有了角黍。

    (三)悬钟馗像。钟馗的作用类似于门神,其画像常被用于驱鬼避邪。据说,唐明皇开元,自骊山讲武回官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红无裆裤,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穿蓝袍戴帽,捉住小鬼,挖掉其眼睛,一口吞下。明皇喝问,大鬼奏日:“臣姓钟名馗,即武举不第,愿为陛下除妖魔。”明皇醒后,疟疾痊愈,于是令画工吴道子,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,通令天下于端午时,一律张贴,以驱邪魔。

    (四)挂艾叶菖蒲。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在端午节,家家都把菖蒲、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。据说用菖蒲做剑,插于门楣,有驱魔祛鬼之神效。“五月五日午,天师骑艾虎。手持菖蒲剑,瘟神归地府”。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。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,而尤以初五最恶,连这天生的孩子都不吉利,因此悬艾叶和菖蒲。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将临之际,也是流行病、瘟疫流行之时。艾,又名家艾、艾蒿。它的茎、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。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,可驱蚊蝇、虫蚁,净化空气。中医学上以艾入药,是治病的重要药材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药物。可见,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。

    (五)饮雄黄酒。民间有“饮了雄黄酒,百病都远走”的说法。故端午节这天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,至于儿童,长辈则将雄黄酒涂于其脸上或身上以驱虫除秽。事实上,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,外用可以消毒杀菌,但如果直接饮用则容易致癌,不宜提倡。

    (六)佩香囊。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,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做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夺目。


标签:
相关文章